土壤中微量元素是指在土壤中的含量很少的一些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检测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于调整土壤养分结构并提高农产品质量大有裨益。当前市面上常见的
土壤中微量元素检测仪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化学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该方法使用特定的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辐射来电离液态或气态样品。由于每个元素的电子状态不同,所以不同元素会对应着不同的波长进行吸收,从而定量分析元素的含量。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化学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样品溶解后再行化学分析,其中包括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散射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光谱法等。这一类方法几乎可以检出任何已知元素,并且精度较高。
优点介绍:
准确度高: 使用*技术来测量样本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读数准确度比传统方法高,并且具有较小的误差范围。
敏感性高: 这些设备通常设计成具有高敏感性来检测非常小的活性物质、元素或化合物。这使得他们更加适合于在地球上微小采样的半定量或定量分析。
数据处理快速: 土壤中微量元素检测仪器可提供即时测量结果,无需等待,有助于快速获得所需数据。
高效省时: 使用该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时间消耗,大大缩短了以前手动测量所需的时间。
便携灵活: 它们通常都设计成便携式且易于携带,使其能够在不同地点进行测试和检测。使用时只需将设备插入土壤中。
土壤中微量元素检测仪器的维护保养方法如下:
日常使用时,应及时清洁仪器表面和检测探头。避免污染和腐蚀;
测量前需确认探头是否完好。在使用之前,需清理、打磨或更换失效的电极/探头等部分。同时,应对接口处进行敲击或轻压,以确保连接良好,并且注意不要弯曲探头;
在放置仪器的区域,应保持环境干燥,避免日光直射,高温潮湿或通风不良,否则会影响仪器寿命和检测结果;
不使用的时候,应及时切断电源并关闭开关;
定期校验和检修仪器。对于精度较高的设备需要定期送专业机构校准(一般为半年或一年一次),由技术人员来确保仪器精度和可靠性;
定期替换和清洁仪器附件部件。例如,电解池应经常更换电极和液体,虽然一般建议在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和干燥等处理。
